历史性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地震科技创新成果荟萃 > 正文
地震科学对内数据共享平台
发布时间:2017-09-06发布人:浏览人数:

地震科学对内数据共享平台

一、成果概况

地震科学对内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前兆、测震、专题等地震科学数据的梳理、汇集和在线服务。平台为行业用户提供零障碍、一站式的数据查询、下载服务,保证用户方便、快捷、灵活的获取数据,不受地震科学数据涵盖学科多、时间跨度长、数据结构异构等特点的影响。降低了数据的获取成本和应用成本,并促进了数据的共享效益。

系统自2014年10月开始建设,2016年12月正式上线运行,在行业网面向用户开放服务。目前系统第二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建设大数据资源池,将汇集数据统一纳入大数据平台管理,并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并行处理技术等来提升数据查询、下载效率。

二、主要创新点

1.共享数据丰富

共享平台中包括多维时空尺度、多元数据类型的数据。

l 前兆观测资料(实时)

前兆各学科(地形变、电磁、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的秒值、分钟值、小时值、日均值。以及观测日志和仪器运行日志。

以分量为最小数据单元,按仪器、按学科、按台站提供XML格式的数据下载。

l 测震波形资料(不定期更新)

提供2013-2015年事件波形数据的下载,下载格式包括SEED、SAC、Miniseed、ASCII。

l 地震目录(打包)

提供1900至今全球7级以上、1973至今全球6级以上、公元前780年至今全国5级以上、1965年至今全国2级以上地震目录;

全球地震目录(宋治平等、2011年汇编)

全球地震灾害信息目录(9999B.C.~2010A.D.)

l 观测报告(不定期更新)

中国台网观测报告数据集包括快报观测报告数据集、正式观测报告数据集(2009-2016)

8个区域子网观测报告数据集(1973-2008)

24个国家台网观测报告数据集(1985-2015)

l 震源机制解数据集(打包)

1976年以来全球Mw5级以上GlobalGMT目录;

2011年至今Ms5级以上中国及邻区大震应急震源机制解;

1900年至今全国震源机制解(1193条);

1965年至今中国震例震源机制解。

l 气象观测数据(不定期更新)

提供2009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CLDAS大气数据,包括气温小时产品、气压小时产品、降雨小时产品、比湿小时产品、风速小时产品、太阳短波辐射小时产品。

l 专题数据(打包)

《中国震例》中总结的285个历史地震资料(1996-2006);

倾角1~90、滑动角-180~180的三维动态断层错动Gif图,以及按滑动角判定断层类型示意图;

大震应急产品数据集(震中位置、地震构造图、地震波传播图、波形图、断层错动模型、震源机制解、地震动预测、余震分布)。

2.共享方式多样

提供多种方式的下载服务供用户选择使用。

l 在线下载

提供基于GIS的空间查询下载。用户可通过拉框、手动输入经纬度范围、选择特定的省份三种方式来选定感兴趣的区域,获取相应的数据。

l 数据订阅

如果用户需要的数据量较大,无需一直等待在线下载,只需选择订阅方式下载,提交订单,我们的服务器会自动下载、打包发送到用户指定邮箱。

l 开放接口

提供开放数据库接口供Mapsis分析预报软件,或其他用户自主研发软件访问使用。

三、应用效益及前景

本系统建设完成后,已于2016年12月上线运行,注册用户分布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数据累积下载量1.25T(不包括使用自主开发软件连接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