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5关于征求《湖北省地震安全性评...
- 2023-02-09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关于2023...
- 2023-02-06关于开展2023年度(第一次)地...
- 2023-01-17仙桃市艺术中心工程场地地震安...
- 2023-02-09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中...
- 2021-11-15湖北省地震局2022年度事业单位...
- 2020-12-21湖北省地震局2021年度事业单位...
1.引言
根据国家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4/02/12 17:19:50.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82.5°E,36.1°N)发生了M7.3地震,震源深度 12km。地震发生后,重力学科迅速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本次地震开展研究,及时对连续重力观测,相对重力联测和卫星重力观测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初步得到一些结果。
2.连续重力观测结果
连续重力观测到的M2波潮汐因子变化速率反映的是潮汐应力作用下的地壳响应。潮汐应力转换带是潮汐应力变化较为突出的位置,可能是地震前异常的一种标志。本次提供了玉田M7.3级地震前2013-11月和12月的分析结果如下:
图12013年11月潮汐因子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图
注:在湖北省地震局2013年11月地震趋势月会商上报告过这一现象。
图2 2013年12月潮汐因子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图
从2013年11月和12月潮汐应力速率变化图认为:11月潮汐因子趋势变化(图1)两条蓝色线(西部和南北带)表示潮汐应力转换地带(图中震源机制解为芦山地震)。而12月新疆北部和西部出现了潮汐因子(图2)趋势上升。
在这样的潮汐应力运动的背景下,距离本次M7.3级地震震中最近(距震中约58km)的于田连续重力观测站的潮汐因子变化图如下(图3):
图3于田M7.3级地震震前潮汐参数趋势异常
从2013年7月开始潮汐因子时间序列从原来的趋势下降变化开始突然上升(趋势转折),12月开始转平。
3. 相对重力联测观测结果
2008-2013 |
图4中国西部地区近期重力场变化
注:2013年12月底绘制完成
全国流动重力网监测的2008-2013年重力场变化图像(图4)显示新疆及西藏西部出现重力正负陡变区域(±90微伽),形成近北西-南东方向的重力梯级变化带。
4.卫星重力观测结果
图5卫星重力显示的中国大陆重力场年变化
卫星重力年变化图像(图5)显示汶川Ms8.0地震之后中国大陆逐渐形成西北和东南部正变化;缅甸弧和华北负变化的正负四象限分布形式,并有逐步增强趋势。2013年印度板块挤压明显增强,青藏新交界正变化有所减弱,于田Ms7.3级地震发生于西北部正负变化过渡区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部位。
图6卫星重力6至7月中国大陆重力异常变化
卫星重力月变化图像(图3)显示2013年7月以前重力场基本维持2010年以来的正负四象限分布图像,7月份开始整体呈正变化,可能显示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增强。这一分析结果和利用连续重力观测到的潮汐因子变化异常时段有一定的一致性。
5.结论和讨论
从上述连续重力观测,相对重力联测和卫星重力观测结果来看,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2013年11月潮汐因子趋势的过渡带出现在新疆地区。距离震中58km的于田连续重力观测显示震前7个月存在潮汐趋势转折。
(2)相对重力联测2013年和2008年差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2月底绘制完成):本次于田M7.3级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和重力差分0线位置偏东约130km处。
(3)于田Ms7.3级地震发生于2013年卫星重力变化西北部正负变化过渡带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部位,与2013年7月卫星重力变化有关。卫星重力月变化和于田潮汐因子存在时间一致性。
地震分析预报小组 重力与固体潮研究室
编撰人:韦进,谈洪波,郝洪涛,邹正波
审核人:申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