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 网站搜索 网站地图
 

/images/logo.png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动态 > 正文
2014年3月27日湖北宜昌秭归M4.2级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
发布时间:2014-03-27信息来源:湖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中心作者:蔡永建浏览次数:

2014年3月27日00时20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 (30.92°N,110.77°E)发生4.2级地震。震中位于秭归向斜与黄陵背斜的交汇部位,微构造上在仙女山微地块内。秭归向斜轴向总体呈近南北向,向斜槽部由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成,产状平缓,倾角10-20°,两翼由上侏罗统遂宁组-上三叠统沙镇溪组组成,地层倾角增大到20-30°。黄陵背斜轴向10°左右,核部由早元古宙崆岭群各类变质岩组成,西翼为震旦系-三叠系,地层倾角25-60°。仙女山微地块主要由仙女山断裂带与九湾溪断裂控制边界。

仙女山断裂带

走向北北西340-350°,自北向南由仙女山断裂、都镇湾断裂和桥沟断裂组成,总长近100km。它是与燕山期东西向的长阳复背斜同期形成的横向剪切转换构造,向下深切至中地壳顶部,构成黄陵断块西南侧部分边界,地表破裂系统最大宽度可达5km,喜山期仍有多次逆走滑运动,导致主干断裂具有10-30m松散复杂的构造岩带和断层充填堆积,以及发育断层槽谷与断崖滑坡堆积。地震位于该断裂的北段,即仙女山断裂,北起秭归风吹垭,南至包庙,倾向250°,倾角60-70°,长约25km。

已有对断层活动年代测试结果表明,仙女山断裂最后一次强烈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最新活动年龄为15万年左右。地貌上,沿主干断裂发育的断层崖巍峨挺拔,断裂两侧夷平面变位结果显示,中新世末期以来断裂垂直错距约200m。河流阶地T1-T4的变形表明中更新世以来断裂垂直错动15m。断裂现今活动明显,位移观测资料表明,仙女山断裂北段右行扭动和垂直形变速率分别为0.12mm/a和0. 06mm/a。

综合判定仙女山断裂带北段即仙女山断裂为早-中更新世断裂。

九湾溪断裂

该断裂位于黄陵背斜西南侧,南起和尚崖东坡周家湾向北于新滩下游3km路口子处横过长江至巴东方一带消失,构成仙女山微地块东侧边界。断裂走向近南北,倾西或东,倾角65-80°,切割寒武系至志留系。主断裂和构造岩内部结构在各段有不同表现。地貌上该断裂沿线多呈负向沟谷或狭窄的河谷,两侧具有50-200m的反差幅度,大量断裂物质测年结果集中于中更新世中晚期,1972年、2008年在该断裂与仙女山断裂之间发生M3.0和M4.1级等地震。综合评定为早-中更新世断裂。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