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 网站搜索 网站地图
 

/images/logo.png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体系 > 地震灾害风险防治 > 正文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解读
发布时间:2016-05-30 15:07信息来源:震害防御处作者:

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损失的重要原因,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主要依据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简称新区划图)发布,代替GB18306-2001,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什么是地震动参数区划?

以地震动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等)为指标,将国土范围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二、区划图的修订背景是怎样的?

我国从1957年开始实施区划图标准,每十年左右修订一次,现在已经是第五代。

第一代是1957年编制的,当时名称是“中国地震区域划分图”,采用的抗震设防要求指标是工程场地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第二代是1981年发布的,当时的名称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采用的抗震设防要求指标是“在未来一百年内,该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第三代是1990年发布的,当时的名称仍然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采用的抗震设防要求指标是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第四代是2001年发布的,其名称改为“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的抗震设防要求指标是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动参数,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第五代是2015年5月15日发布,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第五代图在第四代的基础上,首次明确了基本地震动、多遇地震动、罕遇地震动和极罕遇地震动四级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动参数的确定方法。

三、区划图有什么作用呢?

区划图是国家地震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主要作用有:

第一,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必须达到的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第二,区划图是各类相关规划编制的必要依据。利用区划图可以识别地震灾害高风险区,随着我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持续建设,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和过度集中,致使地震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大量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表明,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在各项建设的规划阶段,包括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在内的各类规划编制都应充分考虑地震风险,尽可能规避地震高风险区。

四、为何要对第四代区划图进行修订?

四代区划图颁布实施以来,在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各类建设工程规划和选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编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升,修订区划图也势在必行。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和建筑密度增加、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不断兴建、财富高度集中,地震灾害风险呈增高趋势,对抗震设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十多年来,我国在地震领域开展了多项重大科技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对地震和地震灾害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新一代区划图的编制创造了科技条件。

三是重大灾害性地震事件的经验教训。这十多年内,我国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0级地震,这一系列的国内外重大、特大地震给了我们许多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在区划图标准里面及时地得到体现和反映。

四是国际发展趋势。近年来,先进国家的防灾理念有了进一步发展,比如,美国提出了“弹性”国家的理念,即国家对灾害的预防、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卓越能力,也就是当大地震发生后社会重要功能能够保持并快速恢复的能力。这些都应该在新一代区划图中得到反映。

五、湖北省的区划情况如何?

第五代区划图以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指标,将湖北划分为3个区域:

一是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区,占全省土地面积0.6%,主要分布在鄂西北和鄂东北,涉及的行政区域有竹山、竹溪、英山等3县的部分乡镇。

二是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占全省土地面积8.3%,主要涉及的行政区域有武汉市新洲区、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襄阳市老河口市、荆州市公安县、黄冈市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麻城市、恩施州咸丰县等县区的部分区域。

三是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区,占全省土地面积91.1%,除前述0.10g、0.15g区域之外的地区,均为0.05g区域。其中黄石、随州、孝感等地的部分地区,由四代区划图中<0.05g提高到0.05g。

六、如何正确使用区划图?

(一)区划图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根据制定主体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根据法律效力的不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建设工程的安全对于全社会的抗灾能力、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作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技术要求,作为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区划图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二)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定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四条明确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制定主体。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除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外,一般工程应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区划图作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标准,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有关条文的精准技术表达,是法律的延伸。

(三)同类标准要依法与之“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六条要求“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从工程建设的全流程来看,首先需要一套科学可行的抗震设防要求,然后依据抗震设防要求制定抗震设计标准,再依据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和监督管理,最终转化为建设工程抗御地震风险的能力。这是一个多行业合作、缺一不可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区划图是基础性标准、上游标准。其他有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标准是下游标准,下游标准应当与上游标准衔接。

(四)适用最安全标准的原则。对于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在确保达到区划图要求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制定出更适宜本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地方的要求可以高于国家标准,但国家标准是底线,不得低于国家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尤其是在交界区域、一些争议地区和数据资料不充足地区,应鼓励当地采用就高原则进行抗震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