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 网站搜索 网站地图
 

/images/logo.png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重要专题 > 正文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GNSS应急响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8-09 13:07信息来源:GNSS中心作者:赵斌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湖北省地震局GNSS学科应急组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对本次地震的构造背景以及震前GNSS测定的应变率场进行了快速分析,推测本次地震可能是与汶川地震同震及震后库仑应力积累有关;同时,还对震中周围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高频数据快速解算,初步结果显示,距离测站60公里以外的GNSS测站没有观测到明显的高频同震波形。具体报告如下:

1.地震构造背景

图1 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黑色实线为活动断裂。震源机制解为1970至2016年GCMT发布的结果。红色五角星为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该区域的陆态网络连续站、区域站以及四川省CORS站用四位代码标示

本次地震的发震位置位于北东走向的龙日坝断裂带和近南北走向的岷江断裂带交汇的区域。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走滑型地震(图2)。初步结果显示,该地震为左旋走滑型地震。

图2 美国地震调查局USGS发布的九寨沟地震震源机制解

2. 震前形变场分析

图3 震前相对于欧亚板块的GNSS速度场。(a)为1998-2007年平均速度场,(b)为2009-2016年平均速度场。图中红色圆点为九寨沟地震震中位置。

图4 震前最大剪应变率。(a)为1998-2007年最大剪应变率,(b)为2009-2016年最大剪应变率。应变率单位为10-9/yr。红色圆点为九寨沟地震震中位置。

震前的最大剪应变率图像显示,1998-2007年该区域的最大剪应变率低于10×10-9/yr。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震中区域的最大剪应变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后形变的持续作用有关。图5显示2008-2015年的震后形变在发震位置的震后形变为2-4cm。

图5 汶川地震震后2008-2015年的震后形变观测值。蓝色箭头为水平位移,红色箭头为垂直位移。九寨沟地区的震后形变在2-4cm左右。

3. GNSS同震高频形变波形

采用GAMIT10.6软件TRACK模块,通过超快速星历解算了地震周围3个陆态网络GNSS测站(松潘、武都、玛曲)的同震高频形变波形。这三个测站分别距离震中69公里、95公里、180公里。由于玛曲距离震中有180公里,受到大气误差影响显著。松潘和武都均未观测到GNSS可分辨的同震形变波形。

图6 采用超快速星历解算的九寨沟地震高频GNSS形变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