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销 网站搜索 网站地图
 

/images/logo.png

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主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自然-通讯》发表我局(所)大地测量团队重要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6-02信息来源:武汉所作者:乔学军浏览次数:

6月2日,《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历史地震和2020-2021年地震序列,提出了阿拉斯加-阿留申板块俯冲带新的震间凹凸体(闭锁)分布模型,成功将震间断层耦合与同震破裂有机联系起来;结合应力驱动的震后余滑模型,分析了阿拉斯加-阿留申俯冲带在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滑移行为。研究成果不但有助于深入评估该区域未来的地震和海啸风险,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大陆断层耦合与大地震破裂关系、地震风险评估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论文题为“Aseismic slip and recent ruptures of persistent asperities along the Alaska-Aleutian subduction zone”,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我局(所)赵斌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83-7

我局(所)是我国最早引入GPS观测技术开展地壳形变监测与形变机理研究的单位。自1988年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联合开展GPS观测以来,先后推动和参与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作为传统优势学科,我局(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监测科研预报一体化的科研团队。团队现有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0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国地震局骨干人才1人、青年人才1人。团队长期扎根青藏高原开展地壳形变监测、地震应急科考以及地震周期形变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先后于2001年和2011年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 Geo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此次发表的论文是团队十年磨一剑、共同努力的又一重要成果。

感谢中国地震局领导以及人教司、科技司、监测司、规财司等管理部门在团队建设、项目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期指导与大力支持。